全部
  • 全部
  • 主题
  • 作者
  • 期刊名

刊讯 |《国际论坛》2023年第2期目录及其摘要

2023/03/31
图片
图片


《国际论坛》2023年第2期

主 编:孙有中

副主编:王明进

编辑部主任:张志洲 

邮发代号:82-998


01

本期目录

图片
图片


02

本期摘要

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

全球安全倡议:破解全球安全困境的中国方案

云新雷 夏立平

内容提要: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国际安全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际应用,全球安全倡议是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应对不断泛化的全球安全问题与破解日益加剧的全球安全困境提供的中国方案。以“六个坚持”为科学内涵的全球安全倡议不仅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还集中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性、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体系性和中国全球安全观的国际合作性等理论意蕴,更是就大变局时代世界各国急剧显现的安全问题予以直接回应,具有鲜明且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推动和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进程中,中国需要严格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共同走实走深真正的多边主义集体安全路线,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忠诚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国际法义务、积极参与国际安全问题解决,全面融入地区安全机制建设、树立可预期且负责任的大国风范,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

关键词:中国外交;百年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安全;全球安全倡议



国际政治

国家战略的理性与不确定性逻辑——兼谈冷战结束后的美国大战略

韩召颖 李 伟

内容提要:近年来,美国国内围绕大战略是否过时、美国大战略的未来走向等问题争论激烈。对美国大战略的不同认识与大战略概念的本质和内在逻辑密切相关。大战略这一概念体现的是国家的目的性、规划性和利弊权衡的理性,是外交决策者审慎选择、理性行为的过程。而大战略所面对的种种挑战、受到的各种批评和质疑,根植于国家战略评估、决策、落实等整个过程所无法避免的不确定性。作为国家战略的关键部分,大战略深受理性和不确定性的影响,遵循着理性与不确定性交织下的复杂逻辑。理性和不确定性对大战略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大战略的行为主体能否取得共识并进行理性决策,国家能否客观、准确地认识和评估大战略的内外环境,以及大战略在不同阶段能否保持连贯一致并得到有效落实。从战略决策、战略环境、战略实施这三个主要方面来看,受理性和不确定性的共同影响,冷战结束后的美国大战略表现出清晰与模糊、稳定与摇摆共存的复杂特征。理性、明智的大战略对于维护国家利益至关重要,而决策者对大战略及其后果的不确定性也应有充分的认识和评估。

关键词:国家战略;美国大战略;理性;不确定性;美国外交


“脱钩断链”:拜登政府的互联网未来联盟战略

凌胜利

内容提要: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极力谋求增强网络空间的主导地位。互联网未来联盟的提出和推进,实际上是拜登政府强化网络空间霸权的重要战略举措。该战略目标主要包括维护美国的网络空间霸权地位、促进美国数字经济发展、打造网络空间“志愿者联盟”和争夺网络空间治理主导权。为此采取了五个方面举措:以北约为核心机制促进美欧互联网合作、强化美国在亚太区域的互联网合作、加强互联网未来联盟与现有多边机制的对接、软硬兼施以加强国际动员和在网络空间围堵孤立中俄。这将会加剧网络空间的权力失衡、导致中美在网络空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第三方国家网络空间“选边站队”的压力增加和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更加困难。美国虽初步笼络了部分国家构建了意识形态非常浓厚的议题联盟,但其真正实现具有较强执行力、制度约束力的联盟体系还比较困难,其长远发展还面临着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差异、互联网未来联盟成员国分歧、具体实施路径不够明确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持观望态度等一些局限性。

关键词:拜登政府;互联网未来联盟;网络竞争;网络治理;中美关系



论国家安全视阈下的人工智能军事应用风险与治理——以俄乌冲突为例

杨 辰

内容提要: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对国家安全产生的风险,无人机等人工智能军备在俄乌冲突中的运用对国家安全风险治理的借鉴价值,是本文关注的核心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在俄乌冲突中的运用为案例,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路径,并对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安全风险与治理进行了深入探讨。作为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军事应用一方面增强了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作战效能,显著提升了情报、通信等领域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对政治、军事、意识形态等安全领域构成多重挑战,为国家安全治理增添了复杂性。从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在俄乌冲突中的使用情况来看,以无人机、网络武器、深度伪造、开源情报分析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军备在情报、舆论、网络等多领域对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国家安全风险维度看,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助推数据和算法成为国家安全面临的新风险,致使安全领域界线模糊化、安全议题复杂化、安全行为主体去中心化,并将加速人工智能军备竞赛。为此,我国应以加强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前瞻性研究,健全“跨部门”安全协作机制,不断完善非国家行为体监管机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主动化解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引发的安全风险,持续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关键词:国家安全;人工智能军事应用;俄乌冲突;安全风险;治理路径


本土化视野下的印度国际关系研究

葛传红

内容提要:国际关系不是一门美国的社会科学,而是一个全球性的学科,其首要任务应是它的科学性和解释性。但现状是西方,特别是美国拥有这个学科的学术霸权,这不可避免地将造成国际关系理论的贫困。随着“全球国际关系学”(Global IR)的兴起,广大的非西方世界开始呼吁打破国际关系知识生产的等级制,破除“中心—边缘”模式,掀起本土化国际关系研究的浪潮。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印度国际关系学者不再对西方的理论亦步亦趋,而是试图创造出印度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在二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印度本土化国际关系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流派,即史诗流派、考底利耶流派和新政事论流派,并带有三个明显的学术倾向,即非普世主义倾向、非殖民倾向和非道义倾向。这表明印度国际关系学者要从西方理论所设定的框架下自我解放出来,为印度国际关系研究的未来提供另一种知识。知识与权力往往具有同构和耦合的现象,印度的本土化国际关系研究实际上是印度崛起的一种理论反映,是印度地缘崛起的自然产物,反映了印度日益增长的政治野心和对西方霸权的不满,想要让世界听到印度崛起的声音。然而,跳出西方国际关系研究的窠臼并不容易,言“印度学派”还为时尚早。因此,对于印度国际关系学者的理论探索,人们既不应该轻视,也不应该忽视,而应该重视,并要认真研究其话语背后的政治渴望和战略意涵。

关键词:全球国际关系学;本土化国际关系研究;考底利耶;印度崛起;印度大战略



美国塑造国际贸易规则的符号权力——以公平贸易为例

郝 荻

内容提要:符号权力是通过塑造符号在社会主体内部建立认同的一种话语权力,是美国塑造国际贸易规则的关键力量。符号权力在国际社会主体间不均衡地分布,该权力的行使需要以特定符号为载体,选择的符号兼具正当性、非中性与模糊性;符号权力的行使主体通常通过符号选择服务本国利益,通过概念分类实现行为分类,通过附加标签实现群体分类,通过制度化提升权力合法性,通过沟通互动促进符号和规则的内化,再通过利益扩散协助建立自身权威。美国长期利用“公平贸易”符号塑造国际贸易规则,并依据不同时期的利益诉求为“公平贸易”赋予不同的解释。美国的这一实践恰好体现了符号权力的内在特征和形成机理,因而构成了美国行使符号权力服务国家战略、塑造国际规则、打击竞争对手的成功范例。未来中国应有取舍地学习美国符号权力的运用方式,既要积极对接符合本国改革方向的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也要对缺乏正当性的符号内涵进行反思与再解释,还要主动提出标识性符号并推动国内、国际制度创新,争取在既有国际贸易规则的重构和新规则的创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关键词:符号权力;国际话语权;国际贸易规则;公平贸易



中外关系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印度海权战略布局的调整

李新雅 时殷弘

内容提要:自2013年中国正式发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以来,印度基于对中国战略意图的研判,采取了三方面的海上战略调整以对冲中国在印度洋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首先,不断强化与美、日、澳三国的战略协作,积极响应“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构建与升级,希望借助域外力量牵制中国;其次,拓展在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国际航道和战略节点,企图减少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军事活动和军事存在;最后,提出替代性政治和经济援助方案,逼迫其邻国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抵消中国在其周边国家不断提升的影响力。印度在对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战略目的研判态度上较为谨慎;在构建联盟策略的选择上,倾向于军事整合程度显著低于同盟性质的联盟体系;在执行中倾向替代性而非进攻性海权拓展方案。这反映其对华战略实施具有明显的对冲而非对抗性特征。即便如此,印度的一系列操作已使印太地区的地缘环境更加复杂。美国对于拉拢印度构建“印太”区域互联互通显得更具信心,中国途经印度洋的军事及各类商业船只也面临被监控、拦截、封锁的风险。

关键词:印度;中印关系;印太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冲性战略;四方安全对话




缘结中欧:沈福宗生平行迹新研

赵晶 史伟东

摘 要:沈福宗是清初随耶稣会士柏应理访欧的中国人,访欧期间他与欧洲王室及文化学者有过深入交往,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梳理欧洲所藏沈福宗、鲁日满材料,发现沈福宗早年曾是鲁日满常熟教堂中的辅祭男孩及书童,鲁日满去世后跟随柏应理;沈福宗家庭应属于社会下层,而非名医世家;赴欧前,沈福宗接受过零散的教会教育,具备了一定的中文读写能力,但并未接受过严格而系统的中文教育。

关键词:沈福宗;鲁日满;柏应理;《鲁日满常熟账本》



从欧洲议会涉华议案看其对华态度恶化的原因

李益斌 赵翊锟

内容提要:1999~2022年,欧洲议会涉华议案以人权案为主,且大多由主要党团联合发起,其中涉藏和综合人权议题重要性逐渐下降,涉港、涉疆和涉台议题逐渐成为其关注焦点。通过情感分析等统计方法发现,2016年后欧洲议会对华态度急剧恶化,涉华议案的主要特点包括抹黑内容大量增加,政策建议干预性增强,强调与盟友协调共同针对中国等。复兴欧洲(及其前身)与人民党在议案发起参与率和参与人数上显著高于其他党团,说明其是近年欧洲议会对华态度恶化的主要因素。同时,两党对华态度恶化与多重危机的冲击在时间上相吻合,说明多重危机促成了欧洲社会的进一步分化,加剧了欧洲意识形态间的极化与对立,导致了欧洲议会的碎片化趋势。出于对抗极右翼党团和实现欧洲复兴的目的,复兴欧洲和人民党都希望通过维护欧洲价值观来捍卫其地位,从而增强了对中国人权议题的关注,造成了欧洲议会对华态度持续恶化。

关键词:欧洲议会;涉华议案;中欧关系;人权议题;意识形态极化; 欧洲议会党团



在线阅读及其下载


在期刊官网,阅读本刊

https://gjlt.cbpt.cnki.net/WKH/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GJLT


在知网查看本刊

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s/GJLT/detail



订购信息



天猫旗舰店

单期购买。通过外研社天猫旗舰店购买当期以及过刊。

图片


往期精选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订阅号:北外学术期刊

北外学术期刊官网:https://www.bfsujournals.com/

欢迎分享与转发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