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教育与文化
1.“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经典的传播与接受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
2.从国家间互动关系看中国内地与澳门高校葡语教育演变:对多元化路径的探讨《外语教学与研究》
3.法国对外法语教学法的学科发展历程与理论贡献《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4.中国俄语翻译教学仿苏模式反思《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5.“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菲汉语教学合作的挑战与对策——以孔子学院为视角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6.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发展历程、问题与对策研究《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7.中文纳入意大利国民教育体系的现状、特点及启示《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8.面向2030年的摩洛哥高等教育改革:背景、策略与挑战《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
9.西共体推进性别平等的举措探析《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
10.“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南非教育研究主题与动机透视——基于近十年比较教育学CSSCI 期刊的文献回溯《非洲语言文化研究》
11.中国文化近代在东南亚的传播:传承、异变与包容共生《国际汉学》
12.英国东方学视域中的《大唐西域记》翻译与研究《国际汉学》
13.白俄罗斯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初探《欧亚人文研究》
14.试论中拉人文交流:内涵、障碍和路径《区域与全球发展》
国别与区域
15.论拉丁美洲国家的“国家风险”《国际论坛》
16.“一带一路”汉班托塔港项目的舆论生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国际论坛》
17.“一带一路”倡议在大洋洲的政治安全风险《区域与全球发展》
18.铁路运单与“铁路提单”收货人权利辨析——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区域与全球发展》
19.疫情与选情叠加之下2020年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动荡分析《区域与全球发展》
20.罗马尼亚执法体制与中罗警务合作《欧亚人文研究》
21.中国的阿尔及利亚研究:历史、现状和展望《亚非研究》
国际关系
22.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选项——亚投行的缘起、设计与创新《国际论坛》
23.联合国与“一带一路”建设《国际论坛》
24.“三海倡议”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对接《国际论坛》
25.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韩国的对华战略:基于对冲概念框架的分析《国际论坛》
26.对冲“一带一路”:美国海外基建“蓝点网络”计划《国际论坛》
27.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韩命运共同体”:对韩国舆论的分析《国际论坛》
28.蒙古国与欧盟关系的观察与启示《区域与全球发展》
29.印度尼西亚“印太”合作构想的缘起、演进与考量——兼论中国的应对策略选择《区域与全球发展》
30.印度尼西亚对中美贸易摩擦的认知与应对策略《区域与全球发展》
语言政策
31.现代阿富汗的语言政策演变及其动因分析《欧亚人文研究》
32.《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外语规划研究》评介《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
33.学者的担当——《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外语规划研究》序言《中国ESP研究》
摘 要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经典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提 要:本研究立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对中国文化经典的传播与接受现状展开调查。调查发现受访者对中国文化经典有一定了解,也较为喜爱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尤以《三国演义》、《西游记》为甚。受访者主要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了解中国文化经典,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受访者了解中国文化经典的渠道较为多元。统计学分析发现受访者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程度与对中国文化经典的了解程度呈中度正相关,说明中国文化经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可以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从国家间互动关系看中国内地与澳门高校葡语教育演变:
对多元化路径的探讨
湖北大学 孙怡 澳门科技大学 宋灏岩 澳门大学 姚京明提 要:本文利用国际关系与外语教育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尝试建立了“外语专业建设”与“中国和外语对象国关系”之间的因果关系,总结出国际关系在外语专业建设中具有定位、定向、定质、定量的功能。文章着重考察中国与葡语国家间的互动关系对我国内地高校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高校葡语专业建设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葡语专业所呈现出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本文还根据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互动趋势,提出了我国高校葡语专业多元化发展的路径建议,即重点关注葡语经贸人才培养,深化地区国别知识与科研,加强葡语专业与对外汉语专业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探索内地高校与澳门高校的合作潜力。关键词:中国-葡语国家关系、中国澳门、“一带一路”、葡语教育、多元化法国对外法语教学法的学科发展历程与理论贡献
北京外国语大学 傅荣 华南师范大学David Bel提要:以法国学者为主要代表的欧洲学派在世界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建构中始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中国学界至今没有系统地介绍和阐释法国对外法语教学法前世今生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梳理法国对外法语教学法70年的学科发展历程,综述其三个阶段的主要特征、重要理论建树与学术贡献,以期开拓我们的学术视野,为我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特别是我国法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中国俄语翻译教学仿苏模式反思
提要:本文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反思了中国俄语翻译教学仿苏模式的历史贡献、历史局限及现实影响,以期为中国俄语翻译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其最根本的历史贡献是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建设,其最主要的历史局限是将苏联经验和模式推崇为绝对的和唯一的教学模式,而其现实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中国俄语翻译教学创新发展的禁锢。“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菲汉语教学合作的挑战与对策
——以孔子学院为视角
提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落实使得中国和菲律宾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对菲律宾当地主流社会的汉语学习需求、专门用途汉语人才的培养、汉语服务体系的建设、社会信息环境等均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中菲汉语教学合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孔子学院作为中菲在汉语教育领域合作的新型载体,开启了中国语言教学机构在菲律宾作为合作主体参与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的新模式。针对新环境、新形势,孔子学院应利用好现有基础,主动对接菲律宾政策红利,完善机构建设,提升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探索数字技术的应用,建立健全多功能支撑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国际化发展。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发展历程、问题与对策研究
提要:本文对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景回顾,梳理了其发展脉络及所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当前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依旧存在着师资和教材匮乏、教学方法落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中塔两国沟通机制不畅等问题。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应加强中塔两国教育领域在政策方面的沟通与交流,重点支持当地中小学汉语教学,积极推广“专业+汉语选修”教学培养模式,尽快激活本土汉语师资造血功能,以促进当地汉语教学可持续发展。中文纳入意大利国民教育体系的现状、特点及启示
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庄瑶瑶提要:意大利的中文教学处于欧洲领先地位。为平稳推进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意大利政府积极推动各学段开展中文教育,在大学和高中阶段已取得良好成效。以意大利推进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为范式,可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合理规划、平稳推进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供有益参考:满足多元需求,助力纳入事业走稳走实;立足中文教育实际,分层推进纳入进程;提供高适配度的语言服务,满足学习者低龄化发展要求;推动中文向陆地–海洋型语言转型,着力扩大中文使用场域;充分发挥孔子学院/课堂的平台作用,多方助推中文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关键词:意大利;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现状;特点;启示中国知网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21&filename=GZZY202103010&uniplatform=NZKPT&v=nXeBj4TqdglrIHhmbJIJL_BsVUKTujsmUf18gUx9ta9dsBKEcWaj14Q1cGUhmj0b面向2030年的摩洛哥高等教育改革:背景、策略与挑战
提要:自独立以来,摩洛哥积极实行高等教育改革,逐步建立起比较规范且完善的高等教育制度,为人才培养、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以摩洛哥政府面向2030年的《高等教育改革:战略视角》报告为着眼点,首先分析摩洛哥高等教育发展长期面临的内部系统性困境,并进一步探寻此次高等教育改革采取的针对性策略,同时指出殖民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基础教育发展滞后、教学语言冲突问题将成为牵涉改革成败的核心挑战。西共体推进性别平等的举措探析
提要:实现性别平等、促进妇女发展是西非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地区一体化的重要条件,为此,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不断发展性别平等政策,并且在建立性别平等机构、性别管理体系和区域联络网三方面加强了西非地区的性别平等机制建设,逐步形成了一套促进地区性别平等的体系。在这些政策和机制的保障下,该地区妇女的参政能力得到一定提升,经济发展权得到更多保障并享有了更公平的公共服务。但是,为进一步地实现地区性别平等,西共体仍需要应对成员国性别政策落实不到位、地区安全局势不稳定和新冠肺炎疫情等挑战。关键词: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性别平等;非洲妇女发展“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南非教育研究主题与动机透视
——基于近十年比较教育学CSSCI 期刊的文献回溯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巫锐 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 马秀杰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南非教育研究日益丰富,极大拓展了我国比较教育研究领域。基于此,本文以近十年比较教育学CSSCI 期刊论文为分析素材,透视其研究主题与动机。研究发现,国内学者主要以1994 年种族隔离废除为起点,梳理“新南非”教育的“转型历程”,并及时聚焦政府文本“最新动向”,关注南非教育改革趋势,以及通过事件描述和因素分析呈现南非教育领域中的“争议焦点”。在研究动机上,主要分为基于国别比较的“谨慎借鉴”、基于国别案例的“学理思考”和全球跨国流动中的“机制改进”。总体上,我国南非教育研究避免了单一研究主体“一家之言”,既为我国推动教育改革提供了一定借鉴,也推进了关于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理思考。中国文化近代在东南亚的传播:传承、异变与包容共生
摘要:中国与东南亚的交流可追溯至公元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广泛地传播到该地区。至近代,中国与东南亚都经历了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共同磨难,双方的朝贡关系解体,数个世纪的藩属关系及官方交流几近中断,而民间的交流却随着鸦片战争后大量华人移民涌入东南亚而兴盛发展。中国文化在东南亚华人族群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并发生异变,本文选取中国古典小说在东南亚的译介为例对此展开论述。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包容共生,部分文化元素已融入到彼此的文化血脉当中。英国东方学视域中的《大唐西域记》翻译与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化翻译和历史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大唐西域记》这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在英国东方学界的翻译与研究史进行简略的追溯与回顾,重点考察英国学者毕尔和瓦特斯的《大唐西域记》英译本对古代西域文化的译介与研究,比较分析《大唐西域记》这两部重要的英译本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翻译策略和特征,最后探讨英国基于《大唐西域记》英译本对古代印度等进行的相关研究及其影响。通过这一研究,在“一带一路”的发展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积极推动和促进中西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关键词:《大唐西域记》毕尔 瓦特斯 英国东方学翻译跨文化传播白俄罗斯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初探
提要:“国家形象”(Country image)是对外传播研究的重要领域,是近年兴起的国际热点问题。国家形象总是通过一定的媒介进行建构和传播,历史教科书就是重要的载体。白俄罗斯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对中国史着墨较多。通过梳理教材里中国史的内容,可以窥见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象变迁,这对于了解白俄罗斯青年的中国观、审视中白关系的发展走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试论中拉人文交流:内涵、障碍和路径
提要:拉丁美洲是中国迈入新时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合作伙伴。近年来,中拉各领域合作势头强劲,共同利益的壮大和同向发展的命运,需要民心相通作为保障。人文交流以其独特的基本特征、丰富的国际视野、独有的中国追求等内涵,成为中拉之间实现文明互鉴、文化共赏的指导理念。虽然中拉之间仍面临着文化异质、机制缺位和曲解误导等三大主要阻碍人文交流的难题,但仍需理性客观分析,看到中拉人文交流的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坚持从建立健全人文交流机制、学术交流与人才培训并重、转变思路扭转舆情困境和依托市场支持产业发展等主要路径入手,大力推动中拉人文交流,为中拉全领域合作提供坚定的支持和强劲的动力。论拉丁美洲国家的“国家风险”
提要:“国家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家风险”主要是指主权国家对其债务进行违约的可能性;广义的“国家风险”就是投资环境,因此“国家风险”的大小与投资环境的优劣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优良的投资环境意味着“国家风险”较少,恶劣的投资环境必然等同于“国家风险”较多。拉美是“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可以预料,中国在拉美的投资有望进一步扩大。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有必要最大限度地规避拉美的“国家风险”。拉美的“国家风险”多种多样,其中最显著的是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以及外交风险。为规避这些风险,中国企业要密切关注拉美形势的发展,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要在国家层面上制定和完善投资保护机制;要充分发挥现代保险业的优势,将可能会遭遇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要与中国驻拉美国家的大使馆以及东道国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保持密切的关系。关键词:拉丁美洲;国家风险;“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汉班托塔港项目的舆论生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提要:作为连接东西方的航运和商贸中心,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与西方国家普遍将汉班托塔港项目建构为“中国为小国制造债务陷阱”或“中国掠夺性政策”的负面舆论不同,斯里兰卡媒体认可这一项目发挥了促进斯里兰卡经济发展与推进中斯两国关系的正向效应,在“中国债务陷阱论”“港口股份所有权”“港口项目加剧大国博弈”等议题上反映了各利益相关方的政治博弈与话语竞争,展现了复杂、多元的舆论生态。媒体报道显示,斯里兰卡对中斯加深合作既有期待也有疑虑。斯里兰卡民众怀有的“小国对大国处于弱势”的心理倾向、斯里兰卡国内政治局势变化以及大国博弈是影响港口项目舆论生态的内外动因,但项目本身的进展与成效仍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后疫情时期,中国针对汉班托塔港等关键项目需要“软硬并进”,在调整“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模式、妥善处理债务问题等工作的基础上,改变被动应对西方舆论的局面,为推进更加透明、更加具有可持续性和共商共建的“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汉班托塔港;斯里兰卡舆论;债务陷阱;大国博弈
“一带一路”倡议在大洋洲的政治安全风险
提要:自 2013 年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在大洋洲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与响应,在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设施联通和民心相通这五大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促进了中国与大洋洲国家的共同发展。由于大洋洲地区岛国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种族成分复杂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大洋洲地区秩序中的领导地位等因素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在该地区面临着大国博弈、政局动荡等政治安全风险。这需要中国从舆论引导、妥善处理涉华问题、加强大国间沟通、完善安全保障、海洋环境合作等方面考虑,多措并举,以便增强政治互信和经济合作,促进“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倡议在大洋洲地区顺利实施。铁路运单与“铁路提单”收货人权利辨析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
提要: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陆上国际贸易越来越发繁荣,但铁路运单缺乏物权凭证功能,阻止了陆上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铁路运单项下的收货人只享有合同变更权等债权权利,而“铁路提单”项下的收货人则享有债权与物权的一系列权利。因此,铁路运单与“铁路提单”项下的收货人的权利同中有异:一方面,两者基础法律关系,具体权利有所重合;另一方面,后者涉及物权关系,货物管控能力更强,国际融资功能更高,这将对国际陆上贸易大有裨益。然而,目前“铁路提单”设想仍缺乏法律支撑。为此,我国应开展相关商业实践,提供国内立法与司法支持,引领国际规则创设,推动“铁路提单”制度尽快落地。关键词:“一带一路”;铁路运单;“铁路提单”;收货人权利疫情与选情叠加之下2020年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动荡分析
提要: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以来,一直在艰难地进行政治转型。在转型过程中,由于直接移植西式民主政治体制,该国出现了政治大选和政局不稳经常捆绑在一起的怪圈。2020 年的议会选举引发了新一轮的政局动荡。虽然此次政局动荡最终以时任总统热恩别科夫的辞职、反对派领导人扎帕罗夫担任总统而告终,但吉尔吉斯斯坦政治体制内部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并未得到解决。未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下,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局势仍将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从吉尔吉斯斯坦政党政治的结构性矛盾、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该国脆弱的经济基础三个方面分析了引起此次政局动荡的原因。此外,作为中国的邻国和“一带一路”中亚段的重要实施国家之一,吉尔吉斯斯坦的政局变化势必会影响到“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因此,吉尔吉斯斯坦政局的变化对中吉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影响,也是本文探讨的问题之一。关键词:吉尔吉斯斯坦;2020 年议会大选;政局动荡;政党政治;新冠肺炎疫情罗马尼亚执法体制与中罗警务合作
提要:“一带一路”倡议与“17+1合作”为中国与罗马尼亚双边警务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和条件。随着两国经贸合作、人员往来、文化交流等活动不断深化,警务合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愈加凸显。因此,有必要对罗马尼亚的执法体制进行系统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加强中罗警务合作的实践路径。通过建立双边警务合作机制、扩宽警务合作渠道、密切人员交流与往来、共同开展国际执法培训等措施,可以为两国未来开展进一步警务合作提供坚实支撑和必要保障。关键词:罗马尼亚;执法体制;警务合作;海外利益保护中国的阿尔及利亚研究:历史、现状和展望
提要:中国的阿尔及利亚研究起步于20 世纪50 年代末,经过70 年发展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积累,其形成和发展与中国的国情具有密切联系。该研究是非洲学和中东学的有益补充,但从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来看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梳理了自1949 年到2019 年中国的阿尔及利亚研究的历史进程,解读时代背景因素,剖析研究现状、学科领域分布、研究人员队伍结构等的特征及问题所在,并对该研究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和分析,希望能够对中国的阿尔及利亚研究状况做一个较为全面的长时段考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选项——亚投行的缘起、设计与创新
提要:亚投行从倡议发起至今一直备受关注。多边开发体系的排他性是亚投行建立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因素,而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实践自信为发起亚投行奠定了基础。原有的多边开发体系在权力结构以及规范上排他性较强,无法反映新兴经济体的利益与需求,因此中国发起亚投行对原有体系进行改革与完善。为了汇聚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的利益,在设计上,亚投行遵循主流制度与规范,并且与主导国家以及主流制度建立了伙伴关系,增强了亚投行的国际合法性。在此基础上,亚投行将主要职能领域聚焦于发展中国家真正需要的、原有制度贡献不足的基础设施领域,在贷款融资条件与组织机制上体现出一定创新,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当地基础设施、提升当地经济水平提供了更切合其利益需求的新选项。亚投行实施的项目切实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状况,对多边开发体系起到了一定的改革与完善作用。联合国与“一带一路”建设
提要:联合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当前,联合国议程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内容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南南合作和绿色发展。在此基础上,联合国秘书处、联合国大会、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相关机构以及联合国的15 个专门机构正在立足自身专业领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共建成果。其中,中国—加纳/ 赞比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项目是联合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代表性项目之一。总体来看,联合国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国际支持、务实参与和第三方协调的重要作用,堪称国际组织共建“一带一路”以及“一带一路”多边合作的典范。面向未来,为了确保联合国共建与“一带一路”发展之间的平衡、协调和可持续,中国需要着意处理二者之间在渐进推进、发展目标和主体层次等方面的关系。关键词:“一带一路”;联合国;国际组织;多边合作;可持续发展“三海倡议”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对接
提要:能源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合作发展的重要载体与引擎。在中东欧地区,“三海倡议”所倡导的“南北能源走廊”计划与“一带一路”的能源发展理念不谋而合。“三海”地区的能源基础设施、能源储备和消费市场以及能源结构转型等方面都是“一带一路”值得展开合作的具体领域,“三海”地区自主发展的需求与俄罗斯寻求能源合作伙伴的意图客观上也为“一带一路”与“三海倡议”开展能源合作创造了机会。由于“三海”地区历史上长期处于周边大国影响和控制之下,社会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受限,整个“三海”地区的发展速度缓慢,难以承接“一带一路”带来的大型能源合作项目。在美俄“三海”能源博弈十分激烈的背景下,“一带一路”与“三海倡议”的能源对接合作将面临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关键词:“一带一路”;三海倡议;中欧关系;中东欧“16+1”机制;美俄博弈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韩国的对华战略:
基于对冲概念框架的分析
提要:对冲是指国家行为体(主要是中小国家)为应对所感知到的威胁和不确定性而采取的一种包含一套混合、多元的政策组合的外交安全战略。基于对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自身所处国际环境的评估,对冲战略成为近年来韩国对华的主导战略。这一战略以积极接触为主,以分散投资、出口市场多元化以及军事安全上的间接制衡为补充。但是这一战略并不十分稳定,不仅受到美国对华战略、中美关系形态的影响,也受到韩国国内进步与保守政治分化的影响。在中美战略竞争态势日趋明显的情况下,中韩两国都需要思考如何使两国关系尽可能不受中美关系的影响而保持稳定这一重要课题。为此,中韩需要进一步在制度层面稳定和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并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加强合作,推动半岛无核化进程与和平进程取得进展。同时,还需要建立制度性战略沟通机制,培育互信,管控潜在的风险,以维护中韩关系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关键词:对冲战略;威胁认知;积极接触;间接制衡;中韩关系对冲“一带一路”:美国海外基建“蓝点网络”计划
提要:“蓝点网络”计划是2019 年后美国参与大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竞争的一种新举措,已经显著影响拜登政府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的建构。美国试图立足该计划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联合争夺印太地区基建领域的主导权,鼓吹新型基建标准和规范,激励私人资本参与,争夺地区目标国支持,组团对冲“一带一路”,拓展美国的地区影响力。从政策设计角度来看,“蓝点网络”计划显示出其在项目整合、战略体系、遏制中国、构建基建体系等方面的政策意图,但同时,它也在实践中面临多重约束。当前拜登政府已经延续并升级了该项计划,很可能会对“一带一路”倡议、大国竞争和地区安全造成潜在影响。在美国寻求对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中国需要严肃应对“蓝点网络”计划带来的影响,只有主动在基建实践、相关规则和关系重构方面做出调整,“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基建外交才能行稳致远。关键词:“蓝点网络”;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印太战略;中美战略竞争中国知网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21&filename=GJLT202105004&uniplatform=NZKPT&v=EiauZHPrN2hp49r9nzK77_KO_Eli_IYJITYj0VfSOxFfzrzITNMHTRYEGmbkVIk7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韩命运共同体”:
对韩国舆论的分析
提要:相较欧美舆论,韩国舆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度较高,态度更为中立、积极。其关注动机有两点,一是对中国外交路线、中韩关系、国际新秩序探索、国际合作等议题的高度关切;二是对文在寅政府依循该理念提出的“中韩命运共同体”的关注。韩国舆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促进地区和平与一体化、加强文化价值传播、增进人类健康福祉等方面抱有期待,亦在“中美争霸”、新“天下秩序”、民族主义等多维度存有疑虑。为扭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韩传播时呈现的抽象化、单向化倾向,中国应重视该理念与韩国重点关注议题与主流价值——如“东亚共同体”、多边主义、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环境卫生合作等的话语对接,在全球合作抗疫的背景下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中韩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韩国舆论蒙古国与欧盟关系的观察与启示
提要:蒙古国与欧盟建交30 多年来,双边关系发展迅速。以2017 年11 月《蒙古国—欧盟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的生效为标志,蒙欧关系进入深化发展阶段。蒙欧关系发展的主要动因来自双方价值观外交的影响、经济领域的互动以及援助项目的推力。在欧亚互联互通战略框架内进行合作,是蒙欧关系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可再生能源和数字化领域是未来双方合作的重点。尽管蒙欧关系不断加强,但在经贸领域和人权事务方面仍存在挑战和潜在分歧。印度尼西亚“印太”合作构想的缘起、演进与考量
——兼论中国的应对策略选择
提要:由于近年来美国“印太”战略和中国“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实施,东南亚地区成为大国竞争的要地。基于合作、包容、透明和开放的原则,印度尼西亚提出以东盟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海上合作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核心内容的“印太”合作构想。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印度尼西亚的“印太”合作服务于其海上崛起的战略野心。印度尼西亚试图在中美战略竞争中维持平衡关系,确保其在地区事务的主导性和东盟话语权。从地缘经济角度来看,印度尼西亚的“印太”合作构想旨在维护其海洋经济利益,并勾勒“印太”经济合作圈,加强“印太”地区经济合作,以应对全球经济不稳定形势,使其和东盟在中美经济战略竞争中能够左右逢源。中国应积极回应印度尼西亚的“印太”合作构想,充分尊重东盟的“中心地位”,与印度尼西亚和东盟加强海上合作、区域经济合作,继续支持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在安全问题上给印度尼西亚和东盟保留一定的对冲空间。关键词:印度尼西亚;“印太”合作构想;东盟;周边安全;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关系印度尼西亚对中美贸易摩擦的认知与应对策略
提要:2018 年以来,中美经贸摩擦逐步升级,对印度尼西亚的贸易、投资、金融市场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印度尼西亚各界认为:一方面,贸易摩擦给印度尼西亚经济带来了挑战,冲击了相关产业出口,使其经济增长放缓;另一方面,贸易摩擦也会给印度尼西亚带来发展机遇,得到贸易转移、吸引外资的机会。但是,印度尼西亚各方都认为需提高自身实力,才能更好地抓住贸易摩擦带来的发展机遇。为应对贸易摩擦威胁,印度尼西亚采取多种应对策略:对内进行改革,提高竞争力;对外积极寻求双边与多边合作,增加投资与出口。现代阿富汗的语言政策演变及其动因分析
提要:作为我国邻国和“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阿富汗的语言国情非常复杂。20世纪30年代以前,阿富汗在语言规划方面进行了一些零星的尝试,但没有确立国语和官方语言,达里语(阿富汗的波斯语)长期保持行政、教学、贸易语言的地位。此后,阿富汗的语言政策先后经历了普什图语优先化、民族平等的多元化和多语的演变过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达里语、普什图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竞争问题。本研究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互联互通的建设、对我国语言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参考意义。《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外语规划研究》评介
21 世纪以来的语言研究开始呈现跨学科、多学科和超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和“一带一路”语言研究为其中的突出代表,陈美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构建面向‘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外语规划研究”即上述研究的体现。在突破原有学科界限的同时,该研究项目将上述两个方向进一步结合,又形成了一个创新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20年9月出版的《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外语规划研究》是该项目的结项成果。学者的担当
——《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外语规划研究》序言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2015年就有学者申请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构建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外语规划研究”。是谁这么有学术准备?是谁这么有学人担当?自那时起,项目主持人——东南大学陈美华教授的名字便印入我的脑海。其后,陈美华教授知道我对“一带一路”的语言问题有兴趣,也曾多次邀我去访问东南大学。但是与陈美华教授见面,还是2019年夏天的事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