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本期摘要
从“公天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复旦大学 文扬
关键词:天下政治;公天下;私天下;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提要:从中国传统天下政治的角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全球化时代关于天下的终极表达,或者说就是终极天下;而围绕终极天下展开的政治,也就是人类历史进入全球化时代之后最后的天下政治。中国历史上的天下政治经历了“公天下”与“私天下”之间漫长的斗争,通过公与私、郡县制与封建制、政治与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反反复复,近代之后逐步确立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共和国这一“公天下”国体。进入新时代后,“公天下”这一传统进一步促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政治倡议。
大变局下美国欧亚制衡战略的调整
武汉大学 阮建平 叶茹琪
关键词:大变局;美国;欧亚大陆;地缘制衡;双重遏制
提要:阻止欧亚大陆上出现任何一个有能力跟美国竞争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是美国至关重要的战略目标。为此,需要在欧亚大陆及其边缘地带维持一个有利于美国的地缘政治平衡。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通过印太战略和北极再安全化,进一步整合欧亚大陆边缘地带,应对欧亚陆上力量的兴起。在西方,美国继续操弄俄欧对立维持双方相互制衡;在东方,美国试图调整对中俄同时施压的做法,以分化中俄战略协作,实现对两国的“双重遏制”。但自身实力的透支、中俄战略协作的深化以及第三方力量的觉醒,使美国欧亚制衡的调整面临挑战。关键词:大变局;美国;欧亚大陆;地缘制衡;双重遏制
美国是二战后东、西方冷战的主要制造者
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 于洪君
关键词:遏制战略;富尔敦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提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美国即开始进行“对付”战时盟友苏联的战略谋划。凯南“八千字电报”提出“遏制”战略,丘吉尔富尔敦演说煽风点火,杜鲁门国情咨文成为冷战宣言。这种冷战的突出特点是扩张与遏制齐头并进,最终目的是树立美国的全球领袖地位。为此,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加剧欧洲分裂,构建北约组织强化东西方对抗,两个德国与朝鲜半岛被打造成冷战对抗的前沿阵地,苏联被置于严重孤立的国际环境之中,战略上长期处于守势。美国目前的综合国力今不如昔,但霸气不减当年。国际社会对此应有充分认识和足够准备。
沙伊塔诺夫论《安哲鲁》的长篇小说化倾向
北京大学 凌建侯
关键词:沙伊塔诺夫;《一报还一报》;《安哲鲁》;巴赫金;长篇小说化
提要:俄罗斯学者沙伊塔诺夫通过比较莎士比亚戏剧《一报还一报》与普希金长诗《安哲鲁》展示出莎剧的体裁间性特色,认为普希金将之应用于自己的长诗创作中,使俄罗斯文学出现了长篇小说化的倾向。沙伊塔诺夫的体裁比较分析,有效地揭示了上述两部作品的艺术特色,有助于我们接续思考以下问题:根据巴赫金小说理论,作品是否发生长篇小说化倾向,主要取决于作品有否具有体裁间性特征及其与当下的直接联系,以古代、域外故事为基础的长诗《安哲鲁》以何种方式达成了与当时俄罗斯现实的直接联系?我们认为,普希金时代虽然尚未形成长篇小说概念,但其包括长诗在内的一些作品的长篇小说化倾向很大程度上为1840年代以来俄罗斯长篇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神秘而唯美的爱欲:费·索洛古勃戏剧思想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 余 翔
关键词:索洛古勃;戏剧;唯心主义;唯美主义;爱欲主义
提要:费·索洛古勃的戏剧理论及创作以其颓废情调和乌托邦色彩在俄国象征主义中独树一帜。他赋予戏剧本体论的意义,认为它为生活提供了形式与秩序,而艺术家则是创造这个理念世界的主宰。他希望剧场能够成为传播艺术真理的乌托邦教堂,从而拯救世纪之交现代人的精神困局。本文将通过研究索洛古勃的剧论及剧本,讨论其中分别作为思想基础、创作原则和戏剧内核紧密结合的唯心主义、唯美主义和爱欲主义所具有的美学价值和艺术功能。
俄罗斯东正教文化中的圣像艺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 林 丽
关键词:俄罗斯东正教;圣像艺术;圣像画家;圣像特点
提要:圣像艺术是俄罗斯东正教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古至今,圣像不仅是俄罗斯东正教堂的室内装饰和东正教礼拜的必需之物,而且进入了东正教信徒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和艺术传统。东正教圣像兼有神学性和艺术性。俄罗斯东正教圣像艺术在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俄罗斯圣像画中体现出了俄罗斯画家对美的认识及俄罗斯人的人文主义理想。
新人学:关于人的科学的科学(一)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谢·谢·霍鲁日
张百春 译
关键词:科学的科学;人学;协同人学;知识型;展开
提要:本文主题超出了具体学科的范围,它涉及各门学科的总体,这个总体被称为“科学的科学”。显然,这不是一个具体学科的主题,而是一般的主题,是方法论和认识论的主题,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主题。在涉及到人文科学时,该主题囊括了关于人的所有学科,即整个人文知识领域。因此,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应该从人文知识的组织和建立的基本原则开始。我们建立一种新的人学,即协同人学,它将成为整个人文知识新知识型的基础与核心。
俄汉比较范畴的界定及其与邻近范畴的关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祝晶
关键词:比较范畴;比喻;对比
提要:比较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比较范畴也是人类语言最重要的语义范畴之一。本文以俄汉比较范畴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比较范畴术语的选择、比较范畴的不同定义、比较范畴与比喻和对比范畴的区分,明晰比较范畴的内涵和外延,为比较范畴语义、形式及其他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中国俄语教育史研究中的口述历史方法
西安外国语大学 林 梅
关键词:中国俄语教育;口述历史研究方法;行业口述史
提要:口述历史是一种历史研究的有效方法,它和以文献和档案资料为主的传统研究方法形成了相互补充的格局。口述历史作为一种史学研究方法的应用方兴未艾,在教育史,包括外语教育史研究中也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功能。从研究性质来看,中国俄语教育口述历史属于行业口述史的范畴,它在研究目的、研究任务、研究意义、研究人员和研究思路等方面具有相应的行业特点。
情系俄语,教书育人:两代人的初心坚守
——李英男口述史
北京外国语大学 孙 芳
关键词:俄语教育;李莎;李英男;口述史
提要:李英男出生在一个不平凡的家庭,其父李立三是我党早期著名革命家,其母李莎是老一辈的著名俄语教育家。母女俩都曾执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系,她们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兢兢业业,桃李芬芳,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俄语人才,为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俄罗斯汉学家鲁达科夫及其对远东汉学流派发展的贡献
西安外国语大学 钱娅莉
关键词:鲁达科夫;俄罗斯汉学;东方学院;远东汉学流派
提要:阿·瓦·鲁达科夫是俄罗斯著名汉学家、满语学家,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前身东方学院的创始人之一,他用毕生精力推动了东方学院的全面发展。鲁达科夫在中国国情研究、实用性教材的编著、汉语教学法的改革实践、汉文典籍的研究整理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俄罗斯远东汉学流派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俄罗斯汉学研究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