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主题
  • 作者
  • 期刊名

《国际论坛》2019年第5期 文章汇总

2019/10/10

对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文本分析

邢悦 陆晨

内容提《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下文称报)是冷战末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阐述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文,历份报告体现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其中2017年特朗普政府发布的报告首次在冷战结束后将大国竞争列为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该报告被认为对美国安全战略进行了重大调。然,既有文献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原因的解读不,国际局势的变、国家利益的调整与总统党派更迭成为三种可能的解。本文对历份报告进行词频统,将报告中的高频词汇按照对战略环境的判、对国家利益的认、对国家安全威胁的识、对战略手段的选择等组别进行分,并按时间顺序整理这些数,得出历份报告的词频变化图,以此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转变原因展开研。研究发,美国政府对战略环境的认知的改变构成了美国安全战略调整的主要原,其中重大事件对战略环境判断的影响直接而。与其对战略环境判断的多变性相,美国政府对由军事安、经济繁荣与价值观作为其主要的构成要素的国家利益的界定具有稳定。总统个人党派背景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体现在对战略手段的选择,并不构成导致国家安全战略转变的动因。

 【关键词美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安全战略;战略环境;国家利益

候政策金融化:问题与对策

毛维准 戴菁菁

【内容提要】自20世纪90年代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确立之后,金融化便成为气候政策过程的主导逻辑。一般而言,金融机构代理关系、股东价值最大化偏好以及去监管与市场导向等多元变量共同推动了气候政策金融化的深入。全球气候治理行动从气候政策金融化过程中获得了大量资金。但是,气候领域金融工具的大肆运用衍生出包括碳市场投机、碳定价下跌以及横纵双向的阶层地理分化等在内的负面政策后果,制约着全球减排目标的达成。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应调整碳交易市场买卖双方责任关系,改革失衡的碳交易体系,并适当应用碳税和碳定价等政策工具,结合气候治理与金融治理,创建平等平衡的新型气候政策金融化参与方式。此外,中国应汲取欧美气候政策过度金融化的经验教训,在有效利用金融工具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加强政策监管,预防潜在风险。

 【关键词】金融化;气候政策;碳市场;气候治理;金融治理


特朗普政府阿富汗战略调整的动因与前景

郑海琦

【内容提要】2018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开始对此前出台的阿富汗战略进行调整,政府高层不断展示从阿富汗撤军的意向,并一改过去立场,与塔利班进行直接谈判,推动政治协定达成,同时主动缓和与巴基斯坦的紧张关系,发挥巴基斯坦的调解作用,加速美国从阿富汗脱身。特朗普政府调整阿富汗战略的动因可从内外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内部层面来看,一是为履行竞选承诺并为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做准备,二是麦克马斯特、凯利、马蒂斯等军方建制派相继离职,减少了战略调整的阻力;三是在“美国优先”理念下,特朗普政府的全球战略调整要求减小海外干涉。从外部层面来看,一是此前出台的阿富汗战略实施后阿富汗政治和安全局势未见好转,塔利班的优势仍在扩大;二是特朗普政府迫切希望中俄印三国能够分担成本,减轻美国的负担。为有效推动战略调整,特朗普需要弥合共和党内部分歧以巩固国内支持,获得阿富汗政府的信心与合作意愿以加速和解进程,设立机制以保证塔利班承诺的可信度,防止阿富汗局势倒退和已有成果流失。在美国与塔利班达成协定前,阿富汗问题仍可能一波三折。

 【关键词】特朗普政府;阿富汗战略;塔利班;国内政治 

特朗普执政以来欧美关系新变化

宋芳 洪邮生

【内容提要】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奉行“美国优先”的外交方针,在一系列双边和国际问题上,对欧洲采取强硬的态度和外交举措,不仅提出“北约过时论”、质疑欧洲一体化,而且要求欧洲盟国为北约防务兑现更公平的预算份额,并在贸易问题上一再施压,导致跨大西洋关系紧张,引起了世界舆论和学界的高度关注。实际上,欧美之间既存在原有结构性矛盾被激化的情况,又在新形势下产生新的矛盾,大体上反映了大西洋同盟内部围绕利益分配的博弈的新特征。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欧美合作的基础遭到一定的损害,欧盟及欧洲国家进一步意识到必须加强欧洲的自主性和“战略自治”,以应对美国对欧政策调整带来的各方面挑战,这一变化将会推动欧美关系向着更为平衡合理的方向发展。应该说,欧洲自主性加强的趋势是难以逆转的,它将有助于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然而,就中近期而言,大西洋同盟的既有基本结构很难有实质性突破,深层次共同利益的存在、欧洲防务能力的不足和安全上的“路径依赖”以及凝聚力的缺乏,决定了跨大西洋关系斗而不破的特征还将延续。

 【关键词】欧美关系;特朗普政府;大西洋同盟;“战略自治”

  

欧洲人权法院实践与人权保护的相对性

邱静

【内容提要】作为运行较为成功的区域性人权司法机构,欧洲人权法院的司法实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今人权保护的特点。欧洲人权法院与一些成员国的关系表明了人权保护相对性的现实需求,欧洲人权法院对边际裁量原则、比例原则的适用则表明了人权保护相对性的现实存在。欧洲人权法院的实践表明,由于各个国家对人权概念的理解、合理限制人权的认识、人权冲突的处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很难也不宜形成共识,所以,人权的实质性保护会因时间、地点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与其不断调整人权普遍性的含义,还不如直接承认人权保护相对性论述的合理性。这意味着,承认人权保护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各个国家应当能够自主决定人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限制人权的程度、个人人权与集体利益、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处理人权冲突的方式以及发展人权的节奏。与着重研究发展中国家实践的文章不同,本文针对人权保护相对性的论述提供了崭新的论据和视角。

 【关键词】欧洲人权法院;边际裁量原则;比例原则;人权保护相对性


精英的合谋——澳大利亚对华民意研究(2014-2018

江璐

【内容提要】2014-2018年间,中澳关系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尤其自2017年以来,澳政府和媒体反华言论持续发酵。但相关民意变化至今鲜有研究。本文以这一时期罗伊、皮尤和英国广播公司的13份民调数据为样本,探析其从经济、安全、中澳关系/对华情感三个维度勾勒出的澳对华民意图景呈现何种特点和变化。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澳大利亚民众对华认知中“理智与情感”共存的特点越发明显,与精英层面“贪婪与恐惧”共存的对华认知极为相似。因此,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对民调的议程设置、框架设置进行了批判性解读,发现民调议程不仅呼应了每年的热点话题,反映出澳国内对华认知的分歧,而且通过框架影响了民调结果,从而引发了民调的“回答效应”。此外,本文还以南海争端和“中国对澳政治渗透”这两个具体议题为例,考察了政府、媒体和智库/民调机构构成的“权力/知识共同体”如何在由来已久的“入侵焦虑”的支配下进行关于中国知识的生产,共同固化了“航行自由”的南海叙事框架和“政治渗透”的威胁论论调,从而“合谋”了澳对华民意。值得指出的是,民意也并不总是精英意见的被动接受者,人文交流、经贸合作对塑造积极的中国形象极为重要。

 【关键词】中澳关系;澳大利亚;对华民意;框架理论;议程设置;精英的合谋


“南海行为准则”谈判主要争议问题研究

王玫黎  李煜婕

【内容摘要】当前,中国和东盟已就“南海行为准则”的框架和单一磋商文本达成一致,正稳步推进案文磋商。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在实施过程中各声索国间争议最大的地理范围、法律地位、争端解决以及合作义务等成为“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磋商的争议焦点。从东盟与中国协商南海问题20年态度的变化来看,其立场受南海域外大国影响明显。目前,东盟各国态度虽逐渐明晰,但以东盟“协商一致”为原则基础的磋商机制折射出其对南海问题态度的不断微调;同时,部分东盟国家不断以国家站位单独提出谈判细则与条款,看似统一的整体又混入微小杂音。在中国倡导的“双轨思路”指导下,运用外交谈判与完善区域法律机制相结合的方法,恪守双边平等协商具体争端的原则,中国与东盟及相关国家就南海区域开发合作、法律制度构建以及海洋安全的共同维护等问题,依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习惯法以及双方认可并承诺遵守的其他法律规范,继续深入探讨并磋商议定“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的具体内容、范围、效力、争端解决方式并由此推进南海地区规则体系的构建,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南海行为准则”;海洋权益;地区规则体系

 

特朗普政府经济政策的制约因素与前景探析

韩召颖  吕贤

【内容提要】特朗普经济政策是在其短暂的竞选过程中快速成型,并由若干竞选口号演变而成。特朗普就职后,将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社会财富分配失衡、不同族群裂痕加深等经济社会矛盾的深化归因于民主党政府支持的“全球化政策”所导致的制造业外迁、就业岗位流失和国家债务高企,同时把“美国优先”作为调整美国内外政策的总纲领,希望全方位贯彻“美国优先”,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竞选承诺。对特朗普经济政策的内容研究后发现,尽管特朗普经济政策短期有助于刺激经济回升,回应选民的部分期待。但从长远观察,因其存在违反经济学逻辑、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相悖、政治高度分裂及政策外部性等制约因素,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经济政策不仅无助破解制约美国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构性症结、弥合因收入分配失衡造成的阶层裂痕,而且会因金融业去监管政策而进一步推高“虚拟经济”比重,进而诱发金融风险,并削弱实体经济的复苏基础,最终加剧社会经济矛盾。

 【关键词】美国优先;特朗普政府;特朗普政府经济政策


毒品与内战的政治经济学——以缅甸为例

魏英杰

内容提内战与资源的关,是内战研究和资源诅咒理论致力于探索的重要问。定量研究在这一问题上往往难以达到共,原因在于资源与内战之间呈现了复杂的内生互动关,同时不同类型的资源对于冲突的影响也有显著差。本研究以缅甸为个案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毒品和内战之间的关联缅甸内战爆发是殖民“分而治的殖民策略与建国后有失公平的民族政策所,是典型的具有分离主义倾向的族群冲。但几十年的内战催生了畸形的鸦片种植与海洛因经。通过梳理和分析缅甸中央政权与地方武装的互、冲突以及妥,以及与其伴随的毒品经济的发端、蔓延和遏制过,本研究分析了缅甸现代毒品经济的巨大利益网的形,平、地方武、反叛组织及政府在其中的互,以及这些互动对和平进程推进的阻。从缅甸案例可以看,尽管冲突并不是由毒品经济利益所触,但一旦爆,边境山区等典型的反叛区域就极易滋生毒品经,而毒品经济重塑了各方利,从而为冲突解决蒙上了阴影身处冲突的国家及其领导人在制定政策时要杜绝内战所引发的内生动力,平叛时既要做到必要的妥协,也要注重国家能力的全面和有效投射。

 【关键词缅甸;内战;毒品经济;国家能力